【制藥網 市場分析】近年來,在疫情影響下,越來越多國家對中醫藥的接受度開始上漲。在此背景下,國家也開始發布一系列利好政策,助推中醫藥產業加速出海。
如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政策和體系進一步完善,中醫藥振興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獨特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而為實現上述目標,《規劃》提出將建設高水平中醫藥傳承保護與科技創新體系、推動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加快中醫藥開放發展等十大任務。
此外,今年年初,國家還發布了《推進中醫藥高質量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將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作建設30個高質量中醫藥海外中心,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民眾等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
業內認為,在一系列政策助力下,中藥出海將迎來快速發展期。實際上,近年來,隨著國家到地方對于中醫藥行業的持續支持與推廣,以及海外市場對中醫藥接受程度的不斷提升,我國
中藥材以及中藥產品出口正持續增長,新市場也在不斷開拓中。
以連花清瘟為例,據以嶺藥業公告顯示,截止目前連花清瘟膠囊在中國香港地區、澳門地區和巴西、印度尼西亞、加拿大、莫桑比克、羅馬尼亞、泰國、厄瓜多爾、新加坡、菲律賓、科威特、毛里求斯、烏干達等地就已分別以“中成藥”、“藥品”、“植物藥”、“天然健康產品”、“食品補充劑”、“現代植物藥”、“天然藥物”等身份注冊獲得上市許可。
與此同時,大批中藥企業也已先后在新加坡、古巴、越南、阿聯酋、俄羅斯等國注冊產品。另外,還有一批中藥企業近年來已通過主動申請認證等獲得進入歐美等主流醫藥消費市場的優先權,并已初顯成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中醫藥雖然已具備‘走出去’的基礎,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國內外也還存在著很多對中醫藥的質疑。其中,如何保證中藥質量、制定統一的中醫藥技術標準規范、更好的保護中醫藥知識產權就正在成為中醫藥國際化路上的“攔路虎”。
對此,分析人士指出,要想加速中醫藥“走出去”,需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國家層面需要意識到中醫藥產業“走出去”不僅僅是為了傳播中華文化,也是中藥產業自身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選擇,需納入國家戰略,并給予必要支持。
而從企業來看,則需要大力“完善布局,優化產品,樹立品牌”。首先是要制定海外發展戰略和規劃,加強對海外市場研究,有條件的企業可設立國際部,逐步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銷售、服務和倉儲機構,形成海外事業群。
其次,是要重視專利保護和產品注冊,以及海外產品設計研發,并將已有產品需根據不同海外市場需求,優化或重新設計產品包裝。
另外,還需要通過合作或自建銷售網絡的方式,推動產品的海外營銷,通過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提升海外消費者對企業品牌信任度,提高企業品牌知名度。
要注意的是,國外對于中藥材的重金屬、農藥殘留、毒性等監管非常嚴格。因此,中醫藥要想更好的走出去,還需要從常用中藥的基本成分、毒副作用研究方面投入科研力量打造標準;同時還要從源頭做好中藥材質量的把控。
總的來說,當前還有很多問題制約著中醫藥的出海,但在國家大力推動中醫藥產業走出去,以及海外對中醫藥接受度正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中藥企業在海外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的,未來市場前景將十分可期。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評論